文/洪晨瑋
圖/胡睿珊
在上篇中,我們介紹了在臨床案例中常見的幾種不同過敏類型,並深入介紹引發蕁麻疹這種症狀的第一型過敏機制:B細胞接觸抗原後傳訊給肥大細胞,而肥大細胞釋出的組織胺會造成過敏的症狀,在這些症狀當中,皮膚出現片狀或條狀的紅腫就稱為「蕁麻疹」。
大家都了解過敏的基本機制之後,我們可以回頭檢視一下我們的主角:水源性蕁麻疹。大家都知道水佔了成人體重的60%以上,這麼重要且大量的物質如果還像花粉、塵蟎這種微量物質透過第一型機制引起過敏反應,那想必會成為人體的大災難。另外,臨床報導指出有些病患只對純水過敏,而有些卻只對鹽水過敏。種種跡象讓科學家猜測水過敏的機制可能比較特殊,所以提出了幾個假說來解釋水過敏的形成原因[1]:
溶劑假說:水本身只是溶劑,並不是過敏原本身。當水接觸到皮膚時,某些物質可能在皮膚毛囊上的皮脂腺中產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過敏原。
滲透假說:當表皮細胞接觸到水時,水會因為滲透壓自然地大量進入細胞,這對細胞來說也是一種刺激。在刺激之下,細胞就很可能發出警報引發過敏。另外,剛剛提到的外來過敏原也很有可能因為跟著水一起滲透而突破皮膜屏障,讓處在表皮深層的肥大細胞受到平常不會接受到的刺激開始工作。
膽鹼途徑:對於水過敏的患者施以抗膽鹼類藥物的話,他們的症狀會改善許多。雖然詳細機制還有待更多實驗數據佐證,但學者們藉此猜測水源性蕁麻疹的途徑中可能不會透過組織胺傳訊,而是由乙醯膽鹼這種物質代替[2]。
罕見的水過敏雖然在歷年來的臨床報導中只有幾十個案例,但是一旦和它扯上關係,生活中處處可見的水就會變成誘發過敏的不定時炸彈,可憐的患者躲也躲不開。但在機制還沒被解開之前,醫師目前能夠做的只有正確的診斷出病患真的是對 “水”過敏。麻煩的是,水真的太常見了,所以患者必須要接受各式各樣含水物質的測試(包含海水、淡水、汗)還有接觸純水不同時間的測試,互相比對,排除所有可能性之後才能確定是水過敏。病患也只能盡可能避開接觸水的可能,例如避免運動防止流汗、一周沖一次澡、清潔時用乾洗手等等方法。如果患者真的皮膚紅腫和癢的情況很嚴重,那醫師會給他們抗組織胺藥物減緩症狀[3]。相信未來在更深入的研究之後,這種極為罕見卻又極為惱人的疾病可以有解決的方法。
讀完文章你應該要知道:
水過敏的特殊之處
目前提出水過敏的三種可能原因
如何檢測和避免水過敏
參考資料
[1] “Aquagenic Urticaria”, “Cholingenic Urticaria”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physical-inducible-forms-of-urticaria?search=aquagenic%20urticaria&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1&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H277004987
[2] Sibbald RG, Black AK, Eady RA, James M, Greaves MW. Aquagenic urticaria: evidence of cholinergic and histaminergic basis. Br J Dermatol. 1981;105(3):297–302.
[3] Kreft, B., Wohlrab, J. & Marsch, W. Hautarzt. (2014) Aquagene Urtikaria Der Hautarzt 65: 130.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