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椰編談話 EP. 04|一階放榜後,該何去何從 - 做個有意義的白日夢


「嘿,天塌不下來,沒事的。」

_

碰巧椰編家中也有今年的考生,所以加入了一些群組,也常常關注這次學測。


一階放榜後大家一定有很多想法:

「就差一級分,差一級分就能上夢想的校系……」

「明明填了保底,怎麼連保底都沒有上……」

「二階有可能會全數槓龜嗎?還要準備分科嗎……」


今年是改制的第一屆,藉由以往數據做落點分析不一定準確,再加上許多學弟妹填志願時的選擇、數A的難度等因素,使情況難以預測。

不管結果是好是壞,發生的事情已無法改變。

得知第一階段結果的現在,接下來該做什麼呢?


椰編的建議是:暫時停下來,聆聽他人的建議與自己內心的聲音。


無論你是已經明白該專心準備面試,或要繼續準備分科測驗,抑或是要兩者兼顧,或者尚未決定,都是如此。


有人說演奏樂器時,你要先「聽到」你要的聲音,你的手才有可能彈出來。

白話點來說,就是你必須先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你的身體才能替你實現。

椰編認為對於追逐夢想來說,也是一樣的。

若你在這個當口找不到繼續努力的動力,不妨想想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擁有什麼樣的生活,做做「白日夢」。

但這個白日夢可能與你過往的認知不同——這是個有意義的白日夢,內容與細節都是愈具體愈好。

想想你未來想做的事,想想你的夢想校系;再想想你想要這些實現的具體理由,以及你所需要付出的努力。

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我將要告訴你,你所想的都會實現;但很遺憾,這真的很難。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不是一帆風順地去到他們當初的「第一志願」,進了大學也過著與他們當初所希望、所想像的生活大相逕庭,但很多人卻是愈過愈釋懷、開心。

這個原因並不是消極地妥協,反而很大部分是更正面的理由——


我們當初以為自己所討厭的,其實也並不那麼討厭,甚至有些反而變成我們最喜歡的東西、我們一生的追求。

我們於襁褓之時理所當然不會知道現在的自己的模樣,也不會知道現在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而你的現在就如未來的自己的襁褓之時。大多數你現在對未來的想像都不會準確,尤其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還要想像?為什麼還要了解自己?為什麼還要努力呢?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有意識地了解自己的理想、現實、它們的差距與克服這個差距的方法。

或許在成長的路上,理想與現實仍相差甚遠;但隨著成長就會發現,他們逐漸合而為一。

而究竟是理想被慢慢磨損,只好屈就於現實?還是能力愈來愈強,能去追逐與理想更接近的目標呢?

這就取決於你了!

了解什麼是討厭,才能定義自己的喜歡。

了解什麼是失敗,才能定義自己的成功。

了解什麼是角色扮演,才能定義自己的真實模樣。

而這每一分了解,都是透過不停地「想像」、「體驗」與「檢討」所換取的無價之寶。

回到這場考試。在現實層面上或許是決定你的大學校系的考試,但除了這層意義,剩下的意義將由你賦予。


椰編自己也是在讀學測,甚至到學測結束後,才真正找到自己的志願與嚮往。走到現在我可以說,幾乎每一步都跟我想像的截然不同,我幾乎完全無法預測我的每個下一步——但我卻很享受在其中,因為我知道這一切的討厭喜歡、成功失敗、角色扮演與做自己的過程,都不會是浪費。固然過程中會有不相信自己、感覺快要過不去的時候,但只要做做「白日夢」,告訴自己這一切都只是過程,就會感受到些微的力量仍然殘存,並逐漸點亮自己的精神。


用心想像、體驗與檢討吧!


一面透過想像創造動力,一面跌跌撞撞認識自己;在這不斷搬石頭砸自己腳的過程,你將逐漸學會疾走、學會奔跑。

加油,挺你。


椰子編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